专业特色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办学历史悠久
经济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是文理学院“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获校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于2009年首届招生,已有8届毕业生共 1300 人。经过12年的发展,经济学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和教学资源,构建了“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
经济学教学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已搭建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专门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高级职称占比58.6%;博士4人,硕士及以上师资占比89.7%,中青年教师占比82.8%。
3、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依托现代经济理论,以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拥有“应用经济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充分结合本区域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国际交流、校企合作,突出区域优势、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突出经济、管理、人文等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4、实践教学特色鲜明
强化经济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够适应培养目标的教学条件。依托校内“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为学生开设金融、贸易、会计、税务、统计等多门实验实训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实作能力;借助校外——嵩明杨林经开区(国家级)等实践教学基地,坚持“行业指导、校企合作、 形式多样”的原则,开展课程实践活动,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5、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本专业十分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此专门制定了“以核心课程的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立起适应专业学科发展和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需要的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建设成效及水平
1、本专业教师教研和科研成果丰富,获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近三年教师发表核刊3篇,普刊58篇;副主编教材2部、专著1部;主 持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 2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
2、实习基地6个,坚持“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形式多样”的原则,开展课程实践活动,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完善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逻辑关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获校级“一流课程”建设立项,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政治经济学》获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立项。
4、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3人获校级优秀教师或先进个人表彰;1人获省级教学大赛二等奖;在读博士3人,新晋教授1人,进一步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聘任及管理。
5、2020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0.34%,毕业生中通过各类资格考试的学生达62.5%。开展特色帮扶活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00%实现就业;加强就业及考研 指导,学生考研报考率大幅提升,2020届经济学专业杨明泽、林志宇同学分别被北京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